《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引版权疑案
字号:
古籍提要起纠纷
原告诉称,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虽然1935年出版的《钦定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一书并没有著作权人署名,但有证据证明董众是《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的原作者。
首先,1931年奉天省教育会立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复记》石碑碑文记载了董众辑录撰写《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的故事。其次,《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与《文溯阁四库全书要略及索引》两部著作确切地记述了董众辑录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的时间、地点,董众的工作状态以及董众借取蓝本、抄书制书,《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成书、整理比对、运复沈阳、展览展示全部过程。此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第6册中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运复记》,具有“法库董众撰”署名,是董众为《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作者的直接证据。
原告认为,在保护作品完整权方面,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纂改的权利。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第6册就是侵犯原著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例证。在第6册的前半本(第4071页至4221页),是1935年辽海书社版《钦定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的第32册《钦定四库全书书名索引》《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与总目异同表》《聚珍版提要与四库本提要异同表》;后半本(第4233页至4536页)是1938年兴亚版《文溯阁四库全书要略及索引》。中华书局将两部出版时间不同(分别为1935年、1938年),著作权人不同(前者无著作人署名,后者为国立奉天图书馆编),出版社不同(前者为辽海书社,后者为兴亚印刷株式会社),内容完全不同(分别为书前提要和要略)的独立书籍混搭编排,侵犯两书作者的原意,有损两书原有的模式形象,侵犯了书籍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是否侵权存争议
被告辩称,原告提供的证据没有原件,很难让人相信证据的真实性。同时,被告虽然承认董众对《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做了大量的保存、抄录等工作,但是这并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创作行为。被告还认为,中华书局出版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是影印作品,而影印就是对在先出版物的一种再现行为,要忠实于原著。对此,中华书局在编辑过程中基本上忠实于1935年辽海书社版《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等。至于2014中华书局版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为何署上“金毓黻等编纂”,被告给出的理由是,中华书局参考了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1999年版《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书中有“金毓黻等编纂”字样,于是中华书局也在书中署上了“金毓黻等编纂”的字样,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判断古籍汇编作品著作权归属通常使用署名推定原则,即谁是作者就署名为谁。如果古籍汇编作品未标明作者,但某人的后人认为古籍汇编作品著作权应归属于某人,需要进行充分举证。举证的内容通常包括书证和物证,其中书证涉及原稿、书信、回忆录、日记、奏折、其他作品记载等。
- 汇编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反思与重构
- 未经许可使用“期刊引证报告”的侵权分析
- 宣传册的页面设计和整体编排呈现独特表达的构成汇编作品
- 古籍整理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 抄袭他人网页版式设计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