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狂欢前的清醒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草根文学有了更多发展壮大的土壤,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接地气的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而这无疑也引起了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据报道,在近期举办的上海电视节上,原创小说的改编剧仍旧占据影视节目市场的主要位置。从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寻龙诀》的高额票房、热播剧《后宫·甄嬛传》、《花千骨》、《盗墓笔记》等的热播,改编网络文学的话题引发人们的热议,一场草根文学的狂欢即将拉开帷幕。然而,若透过著作权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审视,其中潜在的纠纷风险不由令人担忧。
一、应对抄袭有捷径
盗版可耻,抄袭有罪,原创文学的作者们最怕被指摘的便是作品抄袭的问题了。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改编自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同名小说,该剧自开播以来便备受关注,在台湾地区亦受到追捧。然而因该剧一炮而红的作者流潋紫却一直饱受抄袭指责的困扰。一方面,陷入抄袭指责的网络作家如何自证清白令人注目,另一方面如何证明网络上流传的作品出自自己笔下亦是难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也就是说,我国的著作权法采用自动保护的原则,作品自创作完成即获著作权,不以发表、登记和在复制物上加注版权标记为权利的权利取得条件。
文学作品的著作权自写作完成即可取得。网络文学作品传播迅速,如何加以证明便是难题。因此如何证明文字是自己所写有如下证据保存的方式:
第一,保存好原始写作记录。网络作者通过电脑进行写作,没有手稿,故而确定成稿时间颇为困难,因此,通过公证方式西搜寻最早的发表、传播记录不失为一种有效搜集证据的方式。一些公证机关通过“电子作品保管箱”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网络作者可先到公证机关审核身份,备案笔名,接下来的每次创作完成后,都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公证处的网络存储空间。根据技术设定,该空间第一时间自动记录作品的上传时间、接收时间,并对作品加密封存。因为是公证证据,效力比普通证据大得多,可以有效证明作品的归属。
第二,通过版权登记以确权。虽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无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但版权登记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能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根据国家版权局《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凡本区域范围内的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和专有权的所有人及其代理人,均可申请作品登记。
二、网络热文转载有风险
无论是人气小说《步步惊心》,还是之前热播的《古剑奇谭》、《花千骨》等,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的这些原创作品,往往是网络上人气作品,网上转载量巨大。孰不知,这种对网络热文的转载也存在一定的侵权风险。
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未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转载作出专门的规定,仅在第三十二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网络转载须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现行网络环境下,大部分著作权人对自己的博文、摄影作品等的转载都持宽容态度,甚至鼓励转载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未经许可而私自转载。
第二,转载时应注明作者的名字。署名权是作者重要的人身权利,在网络的环境下尤其需要受到重视与保护。很多网站在转载时往往略去作者的姓名,该行为会导致侵权后果的发生。
第三,避风港原则的使用。避风港原则最早来自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中国对于“避风港原则”的吸收和立法,主要体现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中。避风港原则包括两部分,“通知+移除”。避风港原则是指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网络服务提供商,如百度、谷歌等只提供空间服务,如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因此,网络作者如发现网上存在侵权的网页或者链接,则可以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停止侵权应使用书面形式,要写明权利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的侵权作品、表演、录音录象制品的名称和网络地址;并送达构成侵权的证明材料。
三、改编作品需授权
近年来原创文学的版权费居高不下。据报道,2014年国内网络文学产值达到50亿元,2016年则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一条完整的IP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当中。IP最重要的源头仍掌握在作家手中,一部好作品的变现形式开始多元化,因此变现能量也不断倍增。一部IP早期只能进行改编权交易,现在除了影视剧改编之外,还能进行游戏、衍生品、甚至独立创建品牌的IP交易,交易额也从早期的十万级跃升千万级。
改编权是著作权人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以自己的作品为基础进行再创作的权利。现实生活中,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在行使著作权过程中产生的版权纠纷层出不穷。
由林永健、宋丹丹主演的电视剧《马文的战争》,讲述了四个中年男女追求幸福的故事。然而同名小说作者叶兆言却感到不那么幸福。2003年,叶兆言曾凭借中篇小说《马文的战争》荣获第10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之后,他的小说被买去版权并拍成同名电视剧。但在电视剧播出后,叶兆言却发现该片的制作方并未给他署名。同时,另一本署名为该电视剧编剧陈彤的长篇小说《马文的战争》公然在书店出售,并以“热播剧原著小说”自居。于是,盛怒之下的叶兆言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讨个说法。最终,法院一纸判决认定陈彤版的《马文的战争》系改编自叶兆言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小说,陈彤改编并许可出版其版本的行为并未获得叶某许可,陈彤的行为构成了对叶兆言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改编权是作者享有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即改编作品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同时,《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著名作家石钟山说过,原著是一粒种子,一部作品改编得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生根开花结出了好果实。改编作品系吸收、借鉴原作品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改编形成,必然包含了原作品作者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任何对改编作品的使用,也必然同时构成对原作品的使用。因此,改编作品的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对改编作品著作财产权的行使,除有法定理由外,均应征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同意。
结语
保护知识产权权不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亦或是冰冷的法律术语,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的行为。随着著作权法修订的推进,随着网络、荧屏文化盛宴的开启,在原创文学狂欢之前,我们更需用法律的视角冷静视之,清醒面对。
-
上一篇:
-
下一篇:无
- 如何合理界定著作权法领域合法来源抗辩的使用界限?
- 由ChatGPT窥探智能时代我国著作权法坚守与变革
- “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条款的适用
- 人工智能技术对著作权法挑战的一些思考
- 论著作权法中“合法来源抗辩”的正当性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