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支招,防治杨柳飞絮
“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今年春末夏初之际,杨柳飞絮又如约而至,全国多地进入了飞絮盛飘期。“放飞自我”的杨柳飞絮,着实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少烦扰,不仅容易引发皮肤、呼吸道过敏等疾病,同时也是火灾的诱因之一。针对杨柳飞絮问题,目前我国普遍采取建设隔离带、修剪、湿化地面、注射药剂、雌株嫁接雄性枝干等方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防治杨柳飞絮的技术专利基本分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两种路径,化学处理以药物抑制剂为主流处理方式,而物理处理路径则以凝胶沉降和装置收集为主,且相关专利储备较少,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相应的专利布局。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激励,开拓多元的飞絮处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飞絮问题。
春日到,飞絮闹
近期,“鹅毛”般的杨絮柳絮漫天飞舞,给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隐患。尽管飞絮本身无毒,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皮肤、眼部甚至呼吸道过敏反应,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飞絮还会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导致熄火,遮挡行人和车辆视线,影响交通安全。这些恼人的飞絮干燥易燃,到处附着,一旦遇火蔓延速度快、防控难度大,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实际上,杨柳飞絮是雌性杨树、柳树的种子和衍生物。杨树和柳树是雌雄异株,它们为了传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夏,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干燥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下,雌性杨树、柳树的果实成熟炸裂,产生附带种子的飞絮,这些白色絮状的绒毛,携带着种子,以风为媒,漫天飞散,然后落地生根、生长壮大。
既然杨柳飞絮危害多多,何不把杨柳树全部换成其他树种,彻底杜绝杨柳飞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告诉本报记者,杨树、柳树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在防风固沙、城市绿化、遮阴挡阳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杨树适应性强、生长快,两三年就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树种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国家造林项目,杨树作为主要树种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三防”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柳树春季发芽早、冬天落叶晚,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杨树、柳树需水量小,耐干旱,生命力强,易于繁殖成活,不易生病,十分适合北方干旱地区种植。其他树种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法国梧桐每年春季也会产生飞絮;国槐虽无飞絮,但树高不及杨树,生态价值略低,特别是垂下的昆虫“吊死鬼(尺蠖)”和洒落的树胶也让人不胜其烦;银杏生长缓慢,它才刚发芽,而杨柳已成荫,此外银杏绿化时间短,秋天落叶早。
张志翔强调,对于杨柳树不能“一砍了之”,飞絮治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科学治理杨柳飞絮需要标本兼治。在飞絮高峰期,要聚焦“治标”,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度大、飞絮强度高的重点区域,对杨柳雌株枝条进行修剪,同时利用高压喷水车、雾炮车等工程车辆冲刷树冠、冲掉花序,减少飞絮在空气中的扩散量,并用洒水车对地面进行湿化,配合清扫,降低飘絮强度。而对于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相对较低的一般治理区域可综合利用微喷、人工喷洒等方式进行及时湿化和清扫。
除了上述方法外,雌株嫁接雄性枝干、注射药剂、建设隔离带也是防治飞絮的常见方式。由于雄性杨树不产生种子无飞絮,为当前理想的环保树种,“无絮杨”是根据杨树雌雄异株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雄性无飞絮的杨树作为母体,采用其嫩枝进行扦插(插条)繁殖育苗,培育优良的无飞絮的造林种苗,免除飞絮烦恼。还有采用打针或者喷药等化学技术方式,让药液扩散到杨树的各个部位,也能够抑制花芽的产生,从而控制杨絮的产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表示,今后北京市将通过源头控制,结合树种更新升级,不断丰富绿化树种选择,逐步减少杨柳树雌株数量,对无飞絮的雄株进行科学利用。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中,选择长寿、抗逆、食源和美观的优良乡土树种来优化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进一步丰富植物的品种,打造乔灌草立体化的混交结构。在绿地养护中,针对性地选择杨柳雌株进行间伐,结合对现有老、残、病等杨柳树雌株的替换,从根本上减少飞絮总量。
短板补,专利护
八月瓜创新服务云平台代理部经理杨彦鸿经过专利检索后发现,截至目前,与杨柳飞絮防治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较少,创新主体主要是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从技术分类来看,相关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抑制剂药物、凝胶颗粒等,通过注射或者喷洒的方式实现飞絮抑制方式是主流的技术。从国际专利分类号看,目前杨柳飞絮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A01G7/06(对生长中树木或植物的处理,例如防止木材腐烂、花卉或木材的着色、延长植物的生命)。
从目前现存的防治杨柳飞絮的专利申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方式。通过研发治理杨柳飞絮或者飞毛的抑制剂,采用喷洒或注射的方式,来抑制杨柳树的花芽分化,进而抑制飞絮形成。例如“一种抑制树种产生飞絮或飞毛的方法”(申请号:CN201811460192.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治方法,在树种的花芽生理分化期前1~50天将自制花芽分化抑制药剂喷施于树种叶片上或注射于树种树干内,可以抑制树种花芽分化,进而使之分化为叶芽,而叶芽发育为叶子,不会产生飞絮或飞毛,因而对树种产生飞絮或飞毛具有抑制的作用,尤其可以有效防治杨柳树结实产生飞絮、悬铃木结实产生飞毛。
还有通过凝胶颗粒溶化后,喷洒到树缨,凝胶粘合飞絮,促使飞絮从水平扩散转变为垂直低落,进而实现抑制飞絮扩散的目的。“一种杨柳飞絮催花催种胶固微粒垂降剂”(申请号:CN201310727710.X)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杨柳飞絮催花催种胶固微粒垂降的方法,利用水、水溶性蛋白胶、植物生长抑制剂、液肥、附着剂、乳化剂、附着微粒等原料,用水车机械喷头的压力将胶固微粒垂降剂喷到种缨上,附着微粒的蛋白胶可将飞絮变水平扬飞为垂直降落,有效控制飞絮的扩散。植物生长抑制剂乙烯利、缩节胺等,能将杨柳树不整齐、不间断、长时间的“开花”(散种)期缩短,促使其在短时间“开花”(散种),变抑制为促进,减少杨柳絮扬飞时间。
此外,还有采用特有设备安装在即将发芽的杨柳树上,通过激光扫描的形式智能搜索并剪除雌花花芽。“一种防治杨柳飞絮的智能机器”(申请号:CN201520756608.7)的专利申请提供的思路是,在机体两侧设置具有吸盘并能够摆动的数个活动爪,利用吸盘固定在树木上,仿生昆虫设计,可以在树枝上自由爬行,在杨柳絮的发芽期开始工作,通过激光扫描器自动寻找、剪除杨柳树的雌花花芽、花絮,从而达到不让杨柳树开花、飞絮的目的。
杨彦鸿表示,尽管各地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飞絮处理方法,但在专利储备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从专利布局主体来看,主要是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而企业等创新主体相对较少。从技术层面看,目前杨柳飞絮的处理方法基本分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两种路径,化学处理路径中以药物抑制剂为主流处理方式,物理处理路径中,凝胶沉降和装置收集较为主流。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激励,开拓多元的飞絮处理技术,比如从树种培育、改良等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飞絮的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