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产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程德理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李文红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传统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投资拉动、模仿跟随等手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明显不足,必须推动经济转型以形成新的竞争力,这对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我国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发展新模式。
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其内涵涉及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比较的内容,一个是比较的范围。具体来说,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内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范围是国家或地区,大致分为国内层面与国际层面。国内层面指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即区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或地位,即区域产业竞争力。而国际层面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指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某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和潜力,即产业国际竞争力。它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理论基础,通常以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力、有效供给力以及持续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
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
理论上对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1]最早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他们从1980年开始研究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创建了一套评价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的原则、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每年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竞争力年鉴》在业界影响很大。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国家层面的竞争力,无法直接应用到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且其动辄二三百项的指标是否可行合理,也一直受到质疑。
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2]研究最具权威,其对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该书从产业(企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优势,设计的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被学者们不断研究与改进。
在国内,狄昂照、金锫[3]等学者较早地对国际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及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郭京京、慕荣平[4]对2000-2015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更多的学者选择某个特定产业研究其国际竞争力,如唐红祥[5],刘艳等[6]。但是在新科技革命如火如荼的今天,却很少有学者从越来越重要的知识产权的角度开展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新科技革命下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新内涵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为国际竞争力赋予新的内涵和元素。世界经济发展正经历“资源驱动—资本驱动—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的历史发展进程。传统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投资拉动、技术模仿等手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已明显不足,必须推动经济转型以形成新的竞争力。产业的性质在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正经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下生产模式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消失,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在知识信息的牵引下被重新组合。作为创新最为重要的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在这种重组中将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它不再仅仅是创新的条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构建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从知识产权角度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文献还不是太多。特别是在专利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这些高度依赖创新保护的产业发展中,如何提高知识产权能力以促进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新科技革命赋予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以新的特点和要求,全球工业互联将打破产业创新的行业界限,新的创新网络在法定权利(知识产权)的引导下加以重塑,产业链、价值链将在知识产权的引领下进行全球重组和资源的全球整合。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引导产业创新资源聚集、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创新、保驾护航等方面的机制与效果将极大地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基于知识产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构建
基于“钻石模型”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
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如果我们把决定或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链一直往前推溯,几乎可以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一切方面,这将使我们无法确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对象的外延。因此,给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确定一个经济分析的范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课题。
一个经典的也是相对成熟的研究范式就是“钻石模型”理论。迈克尔·波特设计并阐述了评价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他认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和竞争对手这四个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因素。并论证了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发展知识、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才能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并且其高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波特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阶段,后一阶段属于衰落时期。而我国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型时期[7]。
波特的创新驱动发展和相关产业支持等论述,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以此范式,Cho[8]计出了“双钻石模型”(DDD)来研究商业领域的竞争优势。Dunning(1993)[9]通过将跨国公司商业活动纳入“钻石模型”,构建了“波特—邓宁”模型。国内学者对“钻石模型”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学者陈圻[10]、吴利华、易兆强[11]、张锦华等,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构建“科技竞争力模型”[12]。
在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对“钻石模型”的改进较为引人注意,他提出了“新钻石模型”理论[13]。他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四要素理论没有核心,认为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产业参与世界产业体系的程度与在其中的位置。他认为,产业竞争力的本源性变量应该是产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有这样的案例,即尽管其要素禀赋、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市场结构形态不一定很符合波特的要求,但其产业确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如日本、韩国等等将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打造为“钻石体系”的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产业的持续的竞争力。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钻石模型”
芮明杰教授虽然提出了把钻石体系增加一个核心,即知识产权吸收与创新能力,但是他没有进一步阐述哪些元素可以被看成知识产权吸收与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又是一个具体的可比较、可测度的能力。如果没有很好的界定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中就会无所适从,找不到可以运用的“抓手”。而知识产权和创新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兄弟”,其内在的必然统一性使知识产权成了创新的代名词,而创新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作用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用。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对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进行重新的审视。在模型的众多元素中加上知识产权这个核心(如图1),构建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度模型以及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对产业质量进行界定,包括产业创新的基础即竞争潜力(生产要素、产业支持)、实现创新的努力即竞争行为(战略、竞争结构)、产业创新的市场业绩即竞争绩效(知识产权、新产品指标)等几个方面数据。知识产权作为产业的中枢,以其法定的特权引导着整个产业系统的创新。
图1中的竞争潜力包括生产要素和辅助产业的质量状况。生产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后者包括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专门技术知识以及更为重要的知识产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靠高级生产要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高级要素是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投资的结果。知识产权被认为是创新领域最为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应是“钻石模型”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一个产业或行业要取得国际竞争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相关或辅助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强竞争力产业通过专利技术转移、交叉许可等手段,使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从而有助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
产业或企业的竞争行为应以知识产权为中心,充分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建立以知识产权为轴心的竞争发展策略。竞争绩效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行为的结果。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是其竞争绩效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竞争绩效需要法律的巩固和保护。知识产权本身就具有创新成果产生、运用和保护的涵义。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等特征,恰当地契合了竞争绩效的产生和维持的需求。
因此,在知识产权驱动创新的新环境下,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的“钻石模型”将会有新的变化。竞争潜力、竞争行为和竞争绩效都将会在知识产权的牵引下开展创新活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在竞争策略和竞争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布局。
注释:
1 Siggel 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A Survey and A Proposal for Measurement [J]. 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Trade, 2006, 6(2): 137-159.
2 Porter 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The Free Press, 2002.
3 金碚,李鹏飞,廖建辉.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演变趋势: 基于出口商品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5):5-16.
4 郭京京,穆荣平,张婧婧,阮馨逸.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演变态势与挑战[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1):56-67.
5 唐红祥,张祥祯,吴艳,贺正楚.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02):128-142.
6 刘艳,李文秀,QIU Yue-ming.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附加值贸易的测算[J].中国软科学,2016(07):43-55.
7 吴汉东.民法法典化运动中的知识产权法[J].中国法学,2016(04):24-39.
8 Cho D S, Moon H C, Kim M Y. Characteriz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A MASI approach to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08, 22(2): 175-192.
9 J.H.Dunning. 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 Manag Int Rev, 33 (2) (1993), pp. 7-15
10 陈圻,王汉友,陈国栋,周海海,辛永容,吴讯.中国设计产业钻石模型的双结构方程检验[J].科研管理,2017,38(06):67-75.
11 吴利华,易兆强.中德装备制造业产业环境差异的投入产出分析——基于广义双钻石模型框架[J].软科学,2018,32(12):7-10+49.
12 张锦华,沈亚芳.用钻石模型构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03):19-22.
13 芮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社会科学,2006(04):68-73.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广东高院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典型案例
- 阳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4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 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的实践检视与深化路径研究
- 重庆发布2023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 促进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