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中国知识产权十大新闻
字号:
入世十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站在十年节点上,我们邀请了知识产权领域相关专家、学者,经过严格的初评和审议,最终选出了入世十年中国知识产权十大新闻,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1.《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指导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是中国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此后,各地方、各行业和企业等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的知识产权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我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十年以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以及《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制定司法解释,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市场环境逐步改善,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实现了与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接轨,通过了WTO成员对中国的8次过渡性审议和2次政策性审议,得到了WTO成员和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履行各项承诺的肯定与赞赏。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为建立符合WTO要求的法律体系,我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其中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反垄断法也已正式实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先后进行了修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业已发布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的显著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吸引了大批外企来华发展。目前,在华各类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华外资企业的逆势上扬,诠释了中国“合作、共赢”的入世宗旨。
4.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大幅提升
截至2010年底,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700万件,位列世界前茅,其中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超过39.1万件,居世界第二位;商标注册累计申请量已近830万件,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也迅速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以平均每年37%的速度持续增长。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数量等也屡创新高。伴随着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的增加,我国知识产权申请质量也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5.1万件,是“十五”期间的2.6倍,2010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1.2万件,是2005年的近5倍。在知识产权申请数量迅猛增加的同时,知识产权审查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5.知识产权融入社会经济生活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充分显示了知识产权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地位和作用。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同时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2005年《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颁布,以及5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专利、商标和著作权领域的试点示范单位成为当地科学发展的龙头。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引领市场的同时,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得到极大提升。
6.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成效显著
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成功地“护航”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2004年以来,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打击与宣教相结合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雷雨’、‘天网’行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红盾护农行动”、国家版权局的“剑网行动”等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特别是2010年10月国务院部署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5.6万件,涉案金额34.3亿元,移送司法机关1702件,捣毁窝点9135个。在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已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任务,地方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正不断向前推进。
7.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断强化
入世以来,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人民法院加强了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能力建设。2010年全国地方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为4.29余万件和4.17余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0.18%和36.74%。为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两次颁发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降低了知识产权犯罪量刑门槛。同时,由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三审合一”模式在全国试行。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已有5个高级法院、50个中级法院和52个基层法院开展了相关试点,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8.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就在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屡屡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和挫折之时,2008年7月,我国通领科技公司在中美知识产权海外诉讼中获胜,这是美国针对中国发起“337调查”案中我国企业的首次完胜。此后,三一重工、盐城捷康和海信集团、孔子学院等相继赢得了海外知识产权案。2008年,在全球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排名榜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一,结束了飞利浦连续10年的榜首地位。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国内企业前沿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增长是“十五”期间的5倍,石油化工、通信领域的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已经在核心专利技术上实现突破。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凭借其知识产权和雄厚的综合实力跻身于世界500强,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与保障。
9.知识产权文化得到培育和弘扬
2004年,我国启动了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在宣传周期间,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的亮丽风景。200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商标节”。2008年,国家版权局开展了每年一次的“版权保护绿书签行动”。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了“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2007年“知识产权文化年”的确定,掀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全国各地也纷纷联手媒体举办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推广知识产权的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和环境文化,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这一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文化得到培育和弘扬。
10.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十年来,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日益提高,温家宝、王岐山、吴仪以及田力普、王景川、安青虎、李建昌等近20人次先后被国际权威的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选为全球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人物,王彬颖当选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成为进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层领导的中国第一人。我国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事务谈判与磋商,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层级进一步提高,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面向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各项活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积极开展一系列商标领域多边及双边交流合作;国家版权局积极参与版权国际新规则的制定,并成功组织了两届世界版权创意金奖评选。我国正逐步实现从国际合作援助的接受者向量力而行的输出者改变,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知识产权方面积极、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知识产权报)
相关文章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