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IP“封神”,还有几万里?
字号: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中国电影脱口而出的心中锦绣,惊艳了这个暑期。
(一)
水草丰美的江夏、美轮美奂的长安、歌舞翩跹的扬州、金戈铁马的边塞……
当高适、李白、杜甫、王维这一串闪耀的名字走进大银幕上铺展的山河画卷,吟诵起耳熟能详的千古诗篇,观众也好似走进了那如诗如画的三万里“长安”。大伙儿直呼,“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国漫早该作这一曲绚烂诗篇”。
精巧传神的人物刻画,华丽壮观的登基大典、战火肆虐的冀州城寨……
《封神第一部》十年磨一剑,完成了中式美学与西式电影工业化的一次融合、碰撞,勾勒出我们对远古神话想象的具体轮廓,更再次勾起许多影迷津津乐道的“中国神话宇宙”愿景。
视觉盛宴,给人以享受,也引人思考——
东方文化独特的诗意与想象力,能赋予中国影视作品怎样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二)
“什么是我们最大的IP?中华文化就是。”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回忆,而是取之不竭的深邃的泉。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披风猎猎,细节生动、特效炫酷,一棒打出国漫崛起的希望。
《琅琊榜》情义千秋,在美学呈现和精神气质上都展现出中国风、东方美,“一盏不灭的长灯”照亮古装传奇剧的审美标杆。
《典籍里的中国》对话先贤,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掀起识读古籍经典的新风尚。
神话传说、厚重历史,水墨工笔、礼乐戏曲,浪漫诗情、忠义肝胆,无论是经典故事再演绎,还是传统技艺再运用,无论是中式美学再呈现,还是传统价值再表达,无需特意去强调,总有一服一器、一餐一饮、一诗一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