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实务探讨 > 其他 > 专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锂电隔膜“参数限定”专利的侵权认定之争

日期:2023-04-23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 作者:吴征 浏览量:
字号:

2023年3月30日,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新材”)的科创板IPO状态更新显示,已经进入首轮问询阶段。


中兴新材所在的锂电池隔膜领域,竞争非常激烈。


根据2021年的隔膜市场份额显示,行业龙头恩捷股份(002812.SZ)、星源材质(300568.SZ)排名前两位,且都已经完成上市。中兴新材此次IPO顺利,将成为隔膜行业第三家上市企业。


目前,中兴新材在整体市场份额上,排在大约第四位,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厂商的供货商之一,并且在国内干法锂电隔膜出货量已经居于首位。


1.png

来源:民生证券


或许正是因为中兴新材的快速成长,对行业领头羊企业也带来了一定压力。于是在隔膜领域,也出现了像很多其他领域一样的情况,头部企业希望借助专利战术来试图延缓后来者的追赶脚步。


01 星源材质突然出手,中兴新材成为被告


2022年4月11日,星源材质(300568.SZ)突然发布一则《关于提起诉讼事项的公告》。表示已对中兴新材及关联公司侵害其一件名为“一种成孔均匀的干法单向拉伸隔膜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ZL201510998677.3,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5000万,及合理支出50万。


根据星源材质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涉案专利是干法单向拉伸隔膜,包括但不限于ZM系列单层PP隔膜、ZT系列多层PP共挤膜、ZD系列多层PP隔膜。


对此,中兴新材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涉案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


2023年1月4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涉案专利经合议组审理后裁定:宣告专利权部分无效。


之所以部分无效,主要还与星源材质主动修改了权利要求有关。


星源材质在2022年7月21日提交的修改权利要求1-2显示,其将原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补入到原权利要求1中,并保持权利要求2的内容。


2.png

来源:无效决定


最终,经无效合议组审理后认为,针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2,基于无效请求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无效理由不能成立,因此裁定星源材质提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2维持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锂电池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以参数作为限定的典型专利。本案对于区别技术特征的认定,基本上围绕参数限定展开。


当时我们分析,从中兴新材对这件专利的无效结果来看,虽然缩小了星源材质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但是是否会彻底将风险降低到不侵权,还很难确定。因此,当时认为尚不能排除中兴新材的产品会继续侵权的可能性。


02 深圳中院一审判决中兴新材不侵权


不过很快,距离本案起诉只有十个月,本一审判决就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


2023年2月9日,星源材质发布涉诉事项进展公告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中判决:


驳回原告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不过,公告中并未对该案有进一步的说明。至于深圳中院为何做出驳回的决定,截至目前公众也无法获得相关判决书。不过,其中很大的一种可能就是经过审理认为:中兴新材的产品并不侵犯星源材质的专利。


03 “参数限定”、“等同侵权”、“禁止反悔”成为一审争议焦点


对于中兴新材为何不侵犯星源材质的专利,直到2023年3月30日,中兴新材的科创板IPO招股书公布,外界才得以获知本案判决中的部分情况。


根据中兴新材的记载,一审判决主要聚焦两点:一是侵权裁定,二是被告承担责任。


根据该披露,涉案专利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原告修改了权利要求,缩小了保护范围。但是法官裁定被诉侵权的技术方案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


中兴新材的代理律师则认为星源材质的涉案专利在审查阶段,缩小了保护范围,然而在专利需要被应用时,星源材质又将权利要求限定的参数扩大,甚至扩大到比之前修改范围最大的范围。因此中兴新材的代理律师认为,这明显是违反最高法司法解释。


来源:中兴新材招股书


按照中兴新材招股书中披露的部分信息来看,星源材质的专利经过多次权利要求范围的改变,使得中兴新材被控侵权的产品,在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对比后,会发现权利要求的“参数限定”的范围,并不包括被控侵权的产品。


04 结语


从本案来看,作为参数限定的权利要求,被控侵权物是否会落入该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是焦点。尤其是在专利权人多次修改权利要求的基础上。


不过,仅根据目前中兴新材公布的一审判决中的只言片语,还难以形成对案件细节的推测。


实际上,参数限定的权利要求,一直以来都是专利界的一个大问题,包括侵权认定的标准等,以及本案所暴露出来的被控侵权物的参数限定,是否能以等同原则认定侵权等。


从国外的判例来看,确实出现过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与被控侵权的产品没有交集,但是法官根据等同原则,最终认定为侵权的案例。


相比之下,可以发现国内此类判决对于反推专利代理环节的价值,以及如何撰写一个更好权利要求范围和策略的专利簇,都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案的判决如果能够向社会全面公开,相信将会进一步提高专利从业者应当如何确保参数限定专利的撰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