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理论前沿 > 综论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标本兼治吹散“337调查”阴云

日期:2011-07-11 来源:知识产权报 作者: 浏览量:
字号:
        日前,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我国企业遭受ITC发起的“337调查”案件达10起,相比去年同期的6起上涨近一倍。在今年上半年ITC已经发起的29起“337调查”案件中,涉及我国企业的案件占据了总量的1/3。

  有关专家指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依然是“337调查”的重点目标国。我国应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层面上做好研究和实战准备,利用国际规则和国内立法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应诉的局面。

  应对:沉稳源于经验积累

  在上半年涉及我国企业的10起“337调查”案件中,1起是以专利、商标和版权侵权为由提起的,其余9起都是以专利侵权为由而提起的。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4月4日,美国奥图码公司向ITC提起申请,指控美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等38家企业生产和对美销售的动作感应声音效果器和图像显示装置、零部件及相关产品侵犯其在美的有效专利,要求ITC发布排除令与禁止令,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在列。

  但联想集团对涉案“337调查”的态度则是小而化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负责人刘鹏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电商会在获知联想集团涉案“337调查”后第一时间即联系了联想集团,但被告知目前并没有做应诉的准备,并透露此次将可能由联想集团位于美国的子公司、分公司进行应诉。

  与之前“谈337色变”情况不同,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表现愈发沉稳。就联想集团而言,近5年来,联想集团已遭遇3次“337调查”,但每次被调查的对象都是一整条产业链上的数家企业,联想集团只是产业链某一部分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抱团取暖,知己知彼很重要。”联想集团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联合被调查对象集体应诉、掌握对手发起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时机谈判和解,这是应对“337调查”的有效方法。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首次对外披露了相关数据:在上半年新立案的10起“337调查”案件中,我国企业参与应诉的有7起,其中已有2起以和解方式结案,经验的积累为我国企业在应诉时提供了信心。

  根源:理念方为治本之举

  “从‘337调查’诞生之日起,它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法案,是经济危机的产物。”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平认为,通过“337条款”的应用,可以有效阻止国外企业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保护美国本土企业,因此金融危机过后触底反弹的过程中这类案件容易集中爆发。

  那么,应诉“337调查”到底要花掉多少钱?综合考量采访中企业和学者两方给出的观点,可以做一个大致的估算:如果经历完整的应诉流程,平均的结案周期为16个月至24个月,在不计算时间成本的前提下一般要花费300万美元,联合应诉成本则会相应降低。

  张平认为,金融危机对部分产业的影响不是致命的,危机过后,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制约外国企业是这部分产业转嫁危机影响的最好途径。张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我国仅考虑号召每个企业都积极应诉、只教会企业应对“337调查”的法律手段,即便取得胜利,却也实现了“337条款”制定者的另外一个目的:大幅增加美国的法律服务贸易利润。

  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应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从而引导企业走向创新之路,方为治本之举。